腦退化父走失 子fb發帖尋回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5/20 00:00

最後更新: 2016/05/20 00:08

分享:

分享:

患腦退化症長者陳德財(左)走失,其子陳建榮(右)心急如焚在fb發帖尋父。

父親節前夕,facebook昨出現「尋爸爸」帖文,心焦如焚的兒子尋走失的8旬腦退化症父,幸能尋回,但走失長者非每次能與親人重聚。

失智長者已增至佔香港人口約1%,估計多達7.2萬;有社工指,每10名患腦退化症長者中就有3人曾經走失,建議安排長者攜帶智能電話或智能手錶,以定位追蹤長者位置。陳建榮昨早在facebook發帖「尋爸爸」,指接獲父親入住、位於田灣的安老院通知,88歲患有腦退化症父親陳德財早上約11時離開院舍,其後失去蹤影。

陳指,父親確診腦退化症約2至3年,行動自如,沒有其他病症,自理能力高,亦可正常對答,「可能唔覺佢有腦退化」;因母親年紀大無法照顧伴侶,去年10月安排父親入住安老院,疑因近日父親原本居住房間裝修,暫時搬至其他床位,一時不認得而走失,當時其父身上沒有任何證件、財物或八達通。幸而,下午4時半於海怡半島由曾經看過fb帖文的商戶尋回陳父,並送回院舍。

腦退化症患者失蹤接連發生,昨日另一名失蹤者經過10天後被發現陳屍山邊。賽馬會耆智園2007年腦退化症長者於社區走失的調查顯示,30.6%確診長者家屬表示患者曾於社區走失,即每10名患腦退化症長者中就有3人曾經走失。

賽馬會耆智園註冊社工及訓練顧問劉安俊稱,家屬往往高估長者認知能力,對行動力高長者掉以輕心,因而較易走失。

調查又發現,入住護老院或單由家傭照顧,患者走失機會增。劉解釋,部分患者對院舍欠歸屬感,院舍可多提供活動或訓練予長者,使他熟悉環境,培養歸屬感。

住在家中的患者,劉提議家屬定期陪伴長者出門,或安排每日到日間中心參加活動或訓練。如家屬無法長時間在家照顧患者,可助長者建立攜帶智能電話或智能手錶習慣,以透過GPS追蹤長者位置,而賽馬會耆智園的「腦退化一按知」手機應用程式更可定時回報長者位置。

撰文 : 黃蘊華 經濟日報記者